年近花甲,从普通辅警到副总监,他凭什么守护香港?
在香港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,总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白天可能是医生、顾问、公司白领,到了晚上或者周末,就换上一身警服,走上街头,成了维护法纪的一分子。
这群人,就是香港辅助警察队,一支听着像“兼职”,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含糊的纪律部队。
就在前不久,这支队伍迎来了一位新的二号人物,林俊富,正式被委任为香港辅助警察队副总监。这消息不算惊天动地,但你要是咂摸一下这位林先生的履历,就会觉得,这事儿,有味道。
说起来,香港辅警队的历史,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得多。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4年,当时叫“特别警察后备队”,成立的初衷,就是在常规警力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抽调走后,填补本地治安的空缺。一百多年风风雨雨,这支队伍的名称和角色几经变换,但那份守护家园的内核,始终没变。
他们不是全职警察,但接受的训练标准却一点不低。从体能、射击到人群管理、刑事程序,样样都得学,样样都得过关。每年还得保证相当长的服务时数,这对于一个有正经工作的人来说,绝对是一种考验和奉献。
所以,能在这支队伍里干出名堂,当上高层的,没一个是省油的灯。
这位新上任的林俊富先生,今年五十八岁,正职是一家医疗公司的顾问。听起来,是个文质彬彬的专业人士,跟五大三粗的警察形象似乎搭不上边。
可人家早在1990年,三十出头的年纪,就加入了辅警队,从最基层的辅警警员干起。你想想看,九十年代的香港,正是经济腾飞、社会百态的黄金时代,一个年轻人,愿意把业余时间投入到枯燥甚至危险的警务工作中,这份初心就挺不简单的。
从辅警警员到辅警警司,他花了二十四年。这个速度不算快,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扎实。辅警的晋升,看的不仅仅是你的服务年资,更看重你在各种行动中的实际表现和领导能力。
2016年,他升任辅警高级警司,一年后,又成了辅警总警司,这已经进入了辅警队的最高管理层。现在,他坐上了副总监的位子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这背后,是三十二年的坚持和付出。
履历上有一枚奖章,特别值得一说,叫“踏浪者”行动奖章。
这枚奖章的分量,懂的人都懂。它是专门颁发给在处置2019年“修例风波”中有突出贡献的警务人员的。那段时间,香港经历了怎样的动荡,大家都有印象。常规警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,而辅警队作为一支重要的支援力量,同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他们要面对的,不是寻常的交通疏导或者节庆安保,而是充满敌意和危险的暴乱现场。林俊富能在那个时候获得这枚奖章,说明他不仅身在一线,而且表现卓越,是个敢担当、能扛事儿的硬角色。
你看,一个人的气质,是会沉淀的。平日里,他可能是个运筹帷幄的医疗顾问,穿上警服,他就是那个在风浪中敢于“踏浪而行”的指挥官。这种双重身份的切换,没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,是根本做不到的。
辅警队的存在,其实挺有意思的。它像一个连接普通市民和专业警察队伍的桥梁。辅警队员来自各行各业,他们把社会不同领域的经验和视角带入警队,这让警队的决策和行动,能更贴近地气,更了解民情。
反过来,他们也把在警队学到的纪律性、团队精神和应对危机的能力,带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生活中去。这种双向的交流,对整个社会来说,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林俊富的任命,填补的是前任副总监梁世光博士升任总监后留下的空缺。这种内部提拔,一级一级升上来的方式,也保证了队伍的稳定和传承。领导者对队伍有感情,队员对领导者有信心,这样的团队才有战斗力。
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亲自给他颁授委任状,那个场面,挺有象征意义的。常规警队和辅助警队,本就是一体两面,相互支撑。一个稳定、高效的辅警队,是香港治安能够保持世界前列水平的重要基石之一。
我总觉得,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,不光要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,有多少富商巨贾,也要看它有多少愿意为公共利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。
像林俊富这样的人,在香港还有很多。他们可能不是新闻头条上的常客,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实实在在地回答了一个问题:当我们的城市需要时,谁会站出来?
他们就是答案。三十多年,从一个普通队员到一个高级指挥官,这条路很长,也很辛苦。但对于一个把守护家园当成信仰的人来说,每一步,或许都甘之如饴。
说到底,一个人的价值,不在于他拥有什么,而在于他守护了什么。林俊富用大半生的业余时间,守护了他脚下的这座城。这种择一事、终一生的执着,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,显得格外珍贵,也格外有力量。
盛达优配-线上配资开户网-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-炒股票去哪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