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生活打卡季
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,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国民政府的巅峰时期,成功击败了北洋军阀,实现了形式上的国家统一。特别是在面对外敌入侵时,国民政府军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,成为抗击侵略的中坚力量。尽管在最终的历史进程中,国民政府集团未能胜利,成为了历史的失败者,但在八年抗战期间,国民政府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,依然不可忽视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:蒋介石领导的国军在抗日战争中,确实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。
然而,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,蒋介石为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,再度挑起了内战,史称解放战争。蒋介石阵营将这场战争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。这场战争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:战略防守、战略反击、战略决战与战略追歼。在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下,人民军队英勇奋战,先后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,牢牢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。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,国民政府军的败局几乎已定,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迅速解放。
展开剩余80%经过短暂的休整后,人民解放军展开了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,直指蒋介石的老巢南京,成功解放了江浙地区。而国民政府军的残余部队则向西南与华南地区撤退,继续顽强抵抗,试图东山再起。1949年10月1日,经过长达八年的奋斗,伟大的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,并下达了继续南征西讨的作战命令。第四野战军南下,解放华南,第二野战军挺进西南,贺老总的第18兵团配合第二野战军一起展开作战,最终成功解放了西南地区。
随着西南和华南的解放,国民政府军的败局彻底确定。而此时,蒋介石早已为自己选定了退路,凭借国军在渡海作战中的短板,他选择了退居台湾。作为曾经叱诧风云的国民政府军,蒋介石失败后并非所有国军高级将领都随他一同退往海外。事实上,许多国军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被俘,或者选择了去香港,或者选择留在大陆。
那么,作为蒋介石最为倚重的“八大金刚”,他们的结局如何呢?这些人,都是蒋介石在创业初期的得力干将和亲密助手,同时也是黄埔系的骨干成员,因此被称为蒋介石的“八大金刚”。八大金刚在北伐战争、中原大战以及各类军阀混战中,立下赫赫战功,为蒋介石实现一统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也因此,在蒋介石统一民国后,八大金刚个个都被委以重任。
首先,何应钦被誉为蒋介石的“左膀右臂”,是国军的二号人物。第二位是钱大钧,蒋介石早年非常依赖的将领之一。第三位是陈继承,蒋介石身边的重要高参,颇受信任。第四位是张治中,黄埔系骨干,虽然他没有直接与我军作战,但他依然在国军中占据重要位置,是个特殊存在。第五位蒋鼎文,在北伐期间表现出色,以行踪飘忽著称,获得了“飞将”的称号,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。第六位是顾祝同,蒋介石的心腹,黄埔系的骨干之一。第七位是刘峙,常胜将军,曾是国军的一员猛将,他的传奇经历颇具戏剧性,尽管曾是蒋介石的得力战将,最终却沦为“逃跑将军”。第八位是陈诚,他是八大金刚中发展最为顺利的一位,深得蒋介石器重,最终接替何应钦的位置,成为国军二号人物。
当蒋介石败退台湾后,曾经辉煌一时的八大金刚的命运也发生了剧变。1949年,何应钦被排挤后辞去所有职务,先去香港,随后移居台湾,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,但未受到重用,最终退居二线,1987年因病去世。钱大钧虽然有一定的谋略才能,是蒋介石早期的得力将领,但解放战争后,他未获重用,转而从商,并在1963年成为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,1982年因病去世。陈继承的境遇最为凄惨,在蒋介石败退台湾时,他未被重用,只能在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任职,1952年退居二线,最终于1971年因病去世,墓碑上刻有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名字。
张治中是唯一一个没有随蒋介石一同离开大陆的“八大金刚”。他因其对和平的追求,被称为“和平将军”,在新中国成立后,他受邀加入国家建设工作,任职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,直到1969年因病去世。蒋鼎文在抗战期间已经退居二线,战后尝试投身商界,尽管曾被蒋介石重新倚重协助福建战局,最终也未能挽回局势,最终灰溜溜地逃往台湾,1974年因病去世,后来被追授一级陆军上将。顾祝同在台湾期间依旧是蒋介石的重要助手,蒋介石去世后,他成为托孤大臣,辅佐蒋经国上位,最终于1987年因病去世,享年94岁。
刘峙曾是蒋介石的得力战将,解放战争中指挥了淮海战役,但因失败而声名狼藉,带着家人逃往印尼,之后又回到台湾担任闲职,直到1971年去世,走完了既辉煌又耻辱的悲剧一生。陈诚则是八大金刚中最后一位较为显赫的人物,在蒋介石死后,依然担任重要职务,1965年因病去世,蒋介石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,国军高级将领悉数到场吊唁。
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“八大金刚”,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,逐步走向了各自的命运低谷,展现了历史的无情和时光的变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线上配资开户网-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-炒股票去哪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